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稳定型垫与再定位

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11111疗效比较

许炜 陶华

许炜, 陶华. 稳定型垫与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11111疗效比较[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3): 51-53. doi: 10.7619/jcmp.201908014
引用本文: 许炜, 陶华.

稳定型垫与再定位

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11111疗效比较[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3): 51-53. doi: 10.7619/jcmp.201908014
XU Wei, TAO Hua. Stable occlusal pad versus repositioning occlusalpad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order syndrome[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1, (3): 51-53. doi: 10.7619/jcmp.201908014
Citation: XU Wei, TAO Hua. Stable occlusal pad versus repositioning occlusalpad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order syndrome[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1, (3): 51-53. doi: 10.7619/jcmp.201908014

稳定型垫与再定位

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11111疗效比较

doi: 10.7619/jcmp.201908014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782.6

Stable occlusal pad versus repositioning occlusalpad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order syndrome

  • 摘要:
          目的     比较稳定型垫与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65例采用垫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定型垫组35例与再定位垫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 治疗后, 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稳定型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垫组(P < 0.05)。
          结论     稳定型垫与再定位垫均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再定位垫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在对关节疼痛进行治疗时,稳定型垫的疗效更加理想。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多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杂音、弹响或疼痛等[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而且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现阶段常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采用垫治疗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而且无创伤,可以作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首选方法。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垫包括再定位垫以及稳定型[2-5]。本研究比较稳定型垫与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采用垫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5例,临床症状为下颌运动异常、咀嚼肌或者颞下颌关节区存在疼痛感、开闭口时存在杂音或者弹响等。经临床检查、关节造影检查以及锥形束CT检查确诊为不可复性或者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肌筋膜痛等。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其中35例采用稳定型垫治疗者设为稳定型垫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18~48岁,平均(31.3±3.4)岁。另30例选择再定位垫治疗者设为再定位垫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 年龄17~45岁,平均(30.20±3.10)岁。2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制作稳定型

    选择藻酸盐硅橡胶印模材料进行上下颌印模的制作,选择超硬石膏进行模型的灌注,然后脱模,对咬合垂直距离以及息止间隙进行测量,对咬合情况进行了解、记录,选择咬合存在正中位蜡的上下石膏模型,转移到架。选择透明树脂材料进行稳定型垫的制作,上颌全压列均覆盖,平面应保持平和,正中咬合时下颌牙功能尖应和该垫咬合面的接触保持均匀,不存在尖窝交错关系,前牙区的接触应轻; 第2磨牙中央窝处的垫厚度为2 mm, 比息止间隙小。

    1.2.2   制作再定位

    正中咬合时,垂直高度的增加幅度大于息止间隙,仍然存在关节弹响,后牙咬合分开约2 mm。对患者进行诱导,让其下颌保持前伸,对关节弹响消失的位置进行标记,将存在前伸咬合蜡的上下颌石膏模型转移到架,根据此水平位置进行前牙斜面导板的制作,通过引导,于闭口位时下颌后牙进入到治疗性颌位。垫咬合面应将上颌全牙列覆盖,对颌牙与后牙表现为尖窝锁结关系,让咬合位的稳定性得以保证,并具备咀嚼功能。

    1.2.3   戴用和调磨

    告知患者应24 h戴用,每隔2~4周进行1次复查调磨,适应后患者就可以每月复诊1次。复诊时应对垫咬合面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疼痛程度、弹响、张口型以及张口度进行记录,对垫上的接触点调磨,并对垂直高度进行调整。如果患者选择再定位垫治疗,在未戴垫以及戴垫时均不存在关节弹响,关节功能改善,则可以将垫的前导斜面磨除,通过调磨成为稳定型垫,不断调磨,在患者髁突位置保持稳定,症状缓解后,则完成治疗。

    ① 弹性情况: 采用关节音检测和临床扪诊,对垫佩戴前后的关节弹响发生情况进行记录。②关节疼痛程度: 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疼痛剧烈[6]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治疗前相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 治疗后, 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稳定型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垫组(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关节弹响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x±s)
    组别 n 关节弹响发生率/% VAS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稳定型垫组 35 85.50±1.40 52.10±1.80* 6.46±1.64 2.08±1.87*#
    再定位垫组 30 84.90±1.60 51.60±1.50* 6.15±1.55 3.57±0.86*
    与治疗前相比, *P < 0.05; 与再定位垫组相比,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临床研究[7]发现,关节内微小创伤、免疫、咬合、精神等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8]显示,咬合异常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颞下颌关节,而微小创伤持续存在则会引起关节退行性变。垫是选择硬质树脂材料所制作,在切缘表面和单侧牙弓面覆盖,和对颌牙的咬合接触关系比较理想,而且不会对形态造成改变,属于一种无创伤、可逆的治疗方式[9]

    目前临床中可供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垫类型较多[10]。本研究所选择的垫为再定位垫和稳定型垫,两种垫都是在上颌制作。稳定型垫的面比较平滑,能对全牙弓进行覆盖,于正中位时,面只会点状接触对颌牙功能尖,能有效恢复下颌功能[11]。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 稳定型垫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垫组(P < 0.05)。

    稳定型垫的面接触比较均匀,进而恢复髁突的生理位置,让关节结节、关节窝以及关节盘相互间的结构保持稳定、协调[12]。另外,采用稳定型垫能增加颌间垂直距离,下移髁突,降低关节内压,增加关节间隙,减少颞下颌关节内部以及咀嚼肌的应力,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功能[13]。稳定型垫能对颌位关系进行调整,减轻关节后区压力,减少副功能活动,消除关节疼痛[14]。稳定型垫能有效改善关节盘双板区的适应性,所以在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时,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戴入垫后,能增加颌间距离,消除翼外肌、颞肌、嚼肌等肌肉的异常活动,缓解肌痉挛,所以稳定型垫常用于对肌筋膜痛、肌痉挛性疼痛以及肌功能亢进等肌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治疗[15]

    再定位垫又称之为诱导型垫,面和对颌牙的尖窝接触关系比较明显,进而能对下颌的闭合范围进行限制[16]。颌面尖窝形态时,通过牙尖斜面解剖形态诱导,让下颌向前滑动到相应位置,并让颌间垂直距离增加,让盘-突之间的协调性更加理想,促进组织修复和适应,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存在弹响的患者进行治疗[17]。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 治疗后, 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稳定型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垫组(P < 0.05)。

    综上所述,稳定型垫与再定位垫均能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进行有效治疗,再定位垫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在对关节疼痛进行治疗时,与再定位垫比较,稳定型垫的疗效更加理想。

  • 表  1  2组关节弹响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x±s)

    组别 n 关节弹响发生率/% VAS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稳定型垫组 35 85.50±1.40 52.10±1.80* 6.46±1.64 2.08±1.87*#
    再定位垫组 30 84.90±1.60 51.60±1.50* 6.15±1.55 3.57±0.86*
    与治疗前相比, *P < 0.05; 与再定位垫组相比,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石涛, 郭英, 李阳, 等. 稳定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分析[J]. 口腔医学, 2019, 39(2): 144-147. doi: 10.3969/j.issn.2095-7882.2019.02.103
    [2] 吴颖, 陈扬熙. 改良型垫配合咀嚼训练矫治后牙正锁的疗效观察[J]. 口腔医学, 2019, 39(2): 148-15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QYX201902044.htm
    [3] 王时敏, 李峥, 王冠博, 等. 全程数字化夜磨牙保护垫的制作和初步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9, 51(1): 105-11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YDB201902028.htm
    [4] 佘小伟, 邓末宏. 后牙垫配合前牙区弹性牵引在儿童髁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 2018, 22(8): 1520-1522.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18.08.025
    [5] 李湘琳, 司新芹, 卢蓁, 等. 一种矫治乳前牙反的下颌联冠垫斜面导板矫治器的制作和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8, 27(7): 57-6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RYX201807023.htm
    [6] 何佳嘉, 周永强, 刘桂才. 再定位垫治疗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16): 26-26. doi: 10.3969/j.issn.2095-7882.2018.16.017
    [7] 薛芳, 吴昊. 夜磨牙症患者咬合及睡眠特征和弹性垫的矫治作用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4(5): 285-288. doi: 10.3969/j.issn.1003-1634.2018.05.009
    [8] 黄晓琳, 卜晶慧. 儿童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学特征及咀嚼生理学特点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1(5): 548-551, 555. doi: 10.3969/j.issn.1009-5551.2018.05.006
    [9] 米拉·巴合提, 斯琴高娃, 吾凡别克·巴合提, 等. 稳定性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 32(5): 448-45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ZD201805009.htm
    [10] 王钊.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冠桥咬合重建修复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的疗效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13): 47-47, 49. doi: 10.3969/j.issn.2095-7882.2018.13.027
    [11] 张文兵. 透明质酸联合稳定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18, 32(2): 157-1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YB201802025.htm
    [12] 李伟, 王宇琛, 徐璐璐.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8, 39(3): 192-195. doi: 10.3969/j.issn.2095-5227.2018.03.004
    [13] 侯伟, 李琥, 耿忠楷, 等. 双垫矫治器对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7, 37(12): 1674-1677. doi: 10.7655/NYDXBNS20171238
    [14] 冼淡, 王磊, 陈巨峰, 等. 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23): 3618-3621.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7.23.030
    [15] 刘晓莉, 李秋萍. 前牙舌侧垫在矫治前牙深覆中的应用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12): 90-90, 9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HL201742127.htm
    [16] 王志瑜, 黄虹, 马明, 等. 青年夜磨牙症患者经弹性垫治疗前后咬合变化特征的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2(6): 857-860. doi: 10.3969/j.issn.1001-3733.2016.06.024
    [17] 岳峰. 拔除第三磨牙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4): 105-105, 110.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10.24.060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1
  • HTML全文浏览量:  216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1-13
  • 录用日期:  2021-02-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